原標題:海門老街:從“小上海”到文化遺產新名片
在浙江臺州椒江區,小上海一條僅225米長的海門老街,正以它厚重的老街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文化游客與學者前來探訪。這就是遺產海門老街——一條承載六個世紀風雨、融合東西方建筑精華、新名延續海洋文化血脈的小上海活態歷史街區。
海門老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,海門隨著海門港于清光緒年間開埠,老街逐步發展成為浙東南重要的文化商貿中心。2010年,遺產老街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,新名標志著其保護與價值獲得國際認可。小上海

漫步老街,海門南側是老街典型的明清風格建筑,飛檐雕欄盡顯古韻;北側則矗立著歐式立面的老宅,石雕卷草、科林斯柱頭,見證著老海門人“闖上海、下南洋”帶回來的建筑智慧。這種“南北異趣”的風格,讓海門老街在近代贏得“小上海”的美譽。

2001年至2005年,同濟大學常青教授團隊對老街進行精心修復,秉持“修舊如舊”理念,使老街重現粉墻黛瓦、珠赤雕欄的歷史風貌。

如今,海門老街不僅是歷史的“活化石”,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的舞臺。微雕藝人李海兵用指尖重現老街建筑,將歷史凝于方寸之間;冬至“千叟宴”、七夕明制婚禮等民俗活動,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。青石板路上,游客絡繹不絕,品嘗姜湯面、泡蝦等地道小吃,選購“老街伴手禮”,感受海門獨有的市井風情。
“海門不老,門向潮開。”在新時代的浪潮中,海門老街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,續寫屬于它的時代新篇,成為臺州文化旅游的一張閃亮名片。(羅學成)
Copyright © 2017-now 國際動態傳媒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