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國與世界的癥和癥并抑郁癥患病率比較情況如下:
1.大多數報道將我國抑郁癥患病率確定在3%~5%的區間,但有報道稱達到了6.1%。焦慮
2.我國抑郁癥發病率地區差異較大。辦預
3.30年間,防抑報告的抑郁郁癥抑郁癥發病率暴增10~20倍,現在仍然呈上升趨勢;不排除有的癥和癥并以“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表明”的字眼作了錯誤(虛假)報道,故本數據可能不準確。焦慮抑郁癥是辦預世界第四大疾病,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;但我國對抑郁癥的防抑醫療防治還處在識別率低的局面,地級市以上的抑郁郁癥醫院對其識別率不足20%,只有不到10%的癥和癥并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;而且,同時,焦慮抑郁癥的辦預發病(和自殺事件)已開始出現低齡(大學,乃至中小學生群體)化趨勢。防抑[2] 綜上所述,對抑郁癥的科普、防范、治療工作亟待重視,抑郁癥防治已被列入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重點。

一、組蛋白乙酰化
慢性不可預計溫和應激模型中,在小鼠伏隔核,組蛋白去乙酰化酶(histone deacetylase,HDAC)2的過表達導致抑郁樣行為增加,而過表達顯性失活的HDAC2后則有抗抑郁作用;HDAC5的伏隔核水平減少則能導致抑郁樣行為增加,使HDAC5表達增加,結果抑郁樣行為減少。可見,HDAC2和HDAC5效果相反,分別介導促和抗抑郁反應。
臨床發現,抑郁患者外周血HDAC2和5增加,HDAC6和8減少,雙相情感障礙患者HDAC4增加。研究還發現,在難治性抑郁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外周血中,乙酰化酶(sirtuins,SIRT)1,2,6均減少。
二、組蛋白甲基化
慢性社會失敗應激可引起易感動物伏隔核的組蛋白轉甲基酶(G9a、GLP、SUV39H1等)和共同抑制劑(CoREST)的減少,尤其是H3K9的甲基化。過表達G9a將導致個體出現抑郁樣癥狀。
在社會失敗和孤立兩個抑郁模型中,許多基因的啟動子上均出現了H3K9/K27的甲基化改變,且其中大多數可被抗抑郁治療逆轉。
廣泛前腦區過表達SETDB1(set domain bifurcated 1,又稱ESET或KMT1E,一種催化H3K9甲基化的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)也可以產生抗抑郁作用。[5]

1.心境低落
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,抑郁悲觀。輕者悶悶不樂、無愉快感、興趣減退,重者痛不欲生、悲觀絕望、度日如年、生不如死。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。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,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,產生無用感、無望感、無助感和無價值感,常伴有自責自罪,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,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。
2.思維遲緩
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,反應遲鈍,思路閉塞,自覺“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”,“腦子像涂了一層糨糊一樣”。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,語速明顯減慢,聲音低沉,對答困難,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。
3.意志活動
減退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。臨床表現行為緩慢,生活被動、疏懶,不想做事,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,常獨坐一旁,或整日臥床,閉門獨居、疏遠親友、回避社交。嚴重時連吃、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,蓬頭垢面、不修邊幅,甚至發展為不語、不動、不食,稱為“抑郁性木僵”,但仔細精神檢查,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緒。伴有焦慮的患者,可有坐立不安、手指抓握、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。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。調查顯示,我國每年有28.7萬人死于自殺,其中63%有精神障礙,40%患有抑郁癥。[12] 因抑郁癥而自殺的不乏名人,包括梵高、海明威、三毛、張國榮、[12] 徐行、李曉、羅賓·威廉姆斯、喬任梁等[3] 。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、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,認為“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”,“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”,并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。這是抑郁癥最危險的癥狀,應提高警惕。

1.治療目標
抑郁發作的治療要達到三個目標:①提高臨床治愈率,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,關鍵在于徹底消除臨床癥狀;②提高生存質量,恢復社會功能;③預防復發。
2.治療原則
①個體化治療;②劑量逐步遞增,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,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,以提高服藥依從性;③足量足療程治療;④盡可能單一用藥,如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、增效治療或聯合治療,但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;⑤治療前知情告知;⑥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;⑦可聯合心理治療增加療效;⑧積極治療與抑郁共病的其他軀體疾病、物質依賴、焦慮障礙等。
3.藥物治療
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郁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。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郁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-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(SSRI,代表藥物氟西汀、帕羅西汀、舍曲林、氟伏沙明、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)、5-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(SNRI,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)、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-羥色胺能抗抑郁藥(NaSSA,代表藥物米氮平)等。傳統的三環類、四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于不良反應較大,應用明顯減少。
4.心理治療
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郁發作患者,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并心理治療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、認知行為治療、人際治療、婚姻和家庭治療、精神動力學治療等,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。

第二屆“我把家鄉唱給你聽·海峽情”頒獎典禮在福州舉行

得了腸梗阻,患者若出現嘔吐,需考慮12小時內禁食

高血壓并非突如而來!生活中有哪些現象,暗示血壓可能上升?

頻繁染發的危害,不只是頭皮過敏,發質受損,要學會安全染發

勇士將帥挺格林贏DPOY 追夢五防守數據隊內居首

胰腺炎為何一查都是晚期?早期又有哪些跡象?

用瘧疾來治療癌癥?對于瘧疾的新研究,究竟是希望還是個鬧劇?

肝癌發展來源于壞的飲食習慣:營養不良,油膩飲食,飲酒等都在列
網友曝于朦朧聚餐5人身份,導演程青松自證不在場,另一編劇被罵

推遲月經延緩衰老,食補,補充黃體酮,或能延緩“絕經”

北美罕見高溫已致250人熱死:為何高溫天氣,會更容易引發猝死?

世界過敏性疾病日:鼻炎、感冒?究竟該如何區分?
警惕網購商品“客服”主動理賠退款

高血壓并非突如而來!生活中有哪些現象,暗示血壓可能上升?

遠離直腸癌,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好哪些事?
Copyright © 2017-now 國際動態傳媒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