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 (記者韋衍行)9月15日,在這里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。國目高記者從會上獲悉,前已且海秦代此前曾引起廣泛關注的存于位于青海省瑪多縣的“昆侖石刻”,經國家文物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審慎研究,原址將其認定為秦代石刻,拔最定名為“尕日塘秦刻石”(以下簡稱“刻石”)。刻石

新聞發布會現場。國目高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攝
2025年6月8日,前已且海秦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仝濤研究員在《光明日報》刊發《實證古代“昆侖”地理位置—青海黃河源發現秦始皇遣使“采藥昆侖”石刻》,存于引發社會討論。原址國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、拔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工作專班,刻石兩次赴現場調查,在這里獲取了石刻本體與賦存環境等科學數據。
據介紹,刻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卓讓村,地處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號陡坎左下方,距湖岸約200米,海拔4306米。文字刻鑿壁面總長82厘米,最寬處33厘米,刻字區面積約0.16平方米,距地面約19厘米。全文共12行36字,外加合文1字,共37字,文字風格屬秦篆,保存較完整的文字信息為“皇帝/使五/大夫臣□/將方□/采樂□/陯翳以/卅七年三月/己卯車到/此翳□/前□可/□百五十/里”。

尕日塘秦刻石。國家文物局供圖
刻石鑿刻在2.5億年前沉積形成的石英砂巖的一處節理面上,刻石面向東南,背山面水,刻石遭受風蝕和光照高溫輻射影響相對較弱,利于長久保存。刻石表面無損檢測及刻石結構調查表明,刻字區域巖體結構相對完整,表面強度高,較為平整,無明顯結構缺陷,為刻面選擇提供了必要條件。
刻石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,單軸抗壓強度高、磨蝕指數高,屬高磨蝕性巖石,為其長久保存提供了必要條件,是歷經千余年自然風化尚能保存至今的關鍵因素。刻字區域和非刻字區域的元素成分差異較小,且表面未檢出鎢、鈷等金屬元素,排除利用現代合金工具鑿刻的可能。

尕日塘秦刻石高清渲染圖。國家文物局供圖
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成果,刻石與扎陵湖關聯形成文化景觀,整體保存基本完好,文字多數清晰可辨,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,不見于文獻記載,是我國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,具有重要的歷史、藝術和科學價值。
有關刻石的下一步保護措施,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司長鄧超對人民網記者表示,未來,國家文物局將以“原址保護”為原則,科學制定刻石保護方案,編制保護規劃,并審慎論證建設保護設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。

“中國好人”臧勇:讓閱讀成為風尚 用書籍點亮鄉村

溫州麥德龍國際商業中心明年開業,浙江首家PLUS會員店面世

跨越時空的致敬!吳石、朱楓、陳寶倉、聶曦四位烈士后人都來了

全國秋糧收購超1.7億噸

節日消費折射經濟活力

九龍倉集團發布半年報:收入下跌14% 多項業務表現疲弱

國網邯鄲市永年區供電公司:供電“加速度”賦能鄉村經濟振興

高端時尚服裝ppt(關于服裝的ppt怎么做)

神舟二十一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 計劃近日擇機實施發射

首部粵港澳大灣區“海岸帶”綜合性地圖集正式發布

北京科技新地標!“熊貓眼”,斗門造!

增長超七成!“福州造”船舶劈波斬浪闖世界

G3036阿阿高速一標項目部圓滿完成全線預制梁架設任務 —北新巖土公司G3036阿阿高速一標項目部

丹麥公開賽:國羽打進三項決賽 提前包攬混雙冠亞軍

希慎:上半年股東應占盈利4.27億港元,按年增長1.25倍
Copyright © 2017-now 國際動態傳媒 版權所有